31 December 2019
责任越大,能力越大
by 李丁
蜘蛛侠里的一句老生常谈是
“能力越大,责任越大”。
而我却认为这句话得反过来才更正确。
“责任越大,能力越大”。
很多时候,一个人获得更大的责任,并不是因为它的能力变大了。常常发生的是:出现了更多的事情,更大的project,这个时候需要一个挑大梁的人,而怎么选拔这个挑大梁的人呢?我们可以列出所有的candidate,然后按照“能力”来进行排序。排第一的理所当然就被选上了。
乍一看,这个流程也没什么问题。可是在现实中,是这样发生的吗?往往不是,或许是按照工作/入职年限来的,或许是按照你和上级的关系来的,或许是因为对于职位级别N的人,只考虑级别N-1的,再低的就压根不会被考虑。这些都是十分reasonable的考量因素。并非全部都为能力为唯一考量标准。
而一旦你被给予了某种责任,那你的能力就有很大的机会高速扩张。
责任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资源。下面我来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逻辑。
- 教授。刚刚PhD毕业的博士生,通过漫长而又充满不可控因素的面试过程,拿到了教授的职位。瞬间,这位教授的责任远远的超出了几个月的它自己。几个月前,作为一名博士,它只用做好自己的研究,写好两三篇论文,其他的也就差不多了。如今,作为一名教授,首先要_招聘自己的学生团队,管理自己的团队,定义五年甚至十几年的计划,和系里的和其他系里的不同领域的教授谈笑风生,而且还是统筹自己研究组里的几个,甚至十几个研究项目,同时写论文,写NSF proposal,教课,给学生写推荐信。_
- 以上多出来的这些责任,能够让新上任的教授十分快速的成长,基本上五六年内能够成为time management, project management, team building 各方面的佼佼者,遂即也被授予终身教职。(如果成不了的话,可能也就被deny tenure了)
- 作为一个不是教授的人,这些责任是无法获得的。现代社会的规则就是允许/鼓励/希望 教授这种职业的人,担负起这些责任。假想一下,假设我是IT公司的一名程序员,首先我不可能第一年就能开始招自己的团队,其次,项目自主权十分依赖于上级,然后,低级的IC基本也就是和组内几个同事打打交道,最后,写作能力也不会被逼着锻炼。
- 拥有了这些社会/学校赋予的责任,一名教授就可以在职业的早期就有机会高速成长, at the cost of possible overwork and lack of work life balance。 我相信这也是各大公司招教授的时候,不吝啬title和薪资待遇,动骤就Director级别的原因 – 因为这些教授用五年的时间(学校的自由度,学生的努力配合,社会的期许,国家的funding)完成了一般需要业界十年甚至更长的能力成长和经验积累。
- 公司里的manager。假设你们组扩张了,现在的manager升职了,需要提拔新的manager,怎么选拔?通过各种考虑,同事A被选了,有一些可能的原因。
责任不增加的话,能力的增长会趋为平稳。
我刚入职一年多,这一年以来,有着很多新的责任,比说要带实习生做研究写论文,要和产品组对接做好下一代的feature,要和其他researcher一起定义短期长期的研究计划。这些都是以前在学校时训练的很少的。
我可以想象,在这样的环境里,可能3-5年以后,大多人就能够学到比较不费力的handle这些责任,而到时就会要开始想,如何能让自己争取到更多的责任。
或许“责任越大,能力越大”和“能力越大,责任越大”都是对的,但我觉得能力的增长是比较有机的,是自然的,是自己可控的,是水到渠成的,而责任的获取,相对来说,是不可控的,是看机会的(公司是否扩张),是有很大的noise factor的。
而作为职场一员,很多时候能力就是在默默的被动增长,如果能带着“责任越大,能力越大”的mindset,就能看清自己成长的瓶颈在哪。
欢迎大家讨论,发表自己的看法。
tags:
work |
career |
think big |
想要第一时间收到李丁未来的的创作,请邮件订阅。
分享:
评论: